大慶市百年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稅收籌劃——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

發表時間:2021-12-24 08:55作者:用友軟件17704591918

01


中小企業中常見的稅務風險


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明顯高于大企業,大企業由于是上市公司或是準上市公司,需要一定的信息公開,如果被稅收處罰所面臨的信譽損失比直接產生的罰款還要高,所以在稅務方面相對會比較謹慎。相反中小企業由于生存壓力以及管理層缺少風險意識,常常會指示財務部做出各種違規操作來少繳稅甚至不繳稅,稅務風險較高。
想要降低繳稅的金額,中小企業常見的幾種途徑包括:隱瞞收入、虛開發票、工資薪金轉換、亂用優惠政策等。
  • 隱瞞收入
不論是否開票,企業經營中產生的收入都應該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在抵扣進項稅額之后,繳納增值稅。如果企業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足,沒有太多的進項稅可以抵扣,那么增值稅繳納的金額就會較高,這時老板通常不舍得繳納稅款,就會想辦法隱藏收入。
例如通過個人賬戶收款,這樣款項沒有出現在企業賬戶中,可以不算做公司的收入,不用計算增值稅銷項稅;有些企業存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賬戶收款的情況,這部分沒有如實記賬或者根本沒有入賬,也就不用繳納增值稅;還有就是只有實際開票的收入計算增值稅,無票收入沒有進行增值稅申報,這些手段在中小企業中都比較常見。
如果采用了上面的隱藏收入的方式,財務報表就無法如實反映企業真實的情況,因為收入記錄不完整,財務報表更像是報稅的數據記錄,那么老板想要看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就需要另一套記錄,這也就形成了“兩套賬”。
“兩套賬”在中小企業也是常見的情況,實際上外賬是給稅務、銀行這些外部機構看的,而內賬是給老板看的,“兩套賬”意味著稅務風險非常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建議過對于“兩套賬”的企業謹慎評估風險,考慮是否要繼續這份工作。
  • 虛開發票
虛開發票是指沒有真實業務支撐,虛構業務和合同開票,或者在成本費用不足時從第三方買票入賬,降低企業利潤,虛開發票本質上是對實際業務的偏離。
沒有真實的業務和合同,虛開發票確認收入;虛構合同和業務合作來從其他公司獲得成本費用發票;從非法途徑購買發票作為成本費用入賬,這些都是虛開發票的范疇。另外還有一種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些無票的支出通過靈活用工平臺支付,這樣從平臺獲取增值稅發票。
靈活用工平臺,如果是真實的業務,合作方為個人,通過靈活用工平臺可以取得發票,正常入賬,明顯解決了過去無票的問題和風險。但同時也存在將不合規的業務通過一系列包裝、從靈活用工平臺走賬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如果平臺缺少應有的管控,就會成為不合規業務的溫床。
  • 工資薪金的轉換
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五險一金都不是按照工資全額計提,在社保并入稅務管理后,少計提五險同樣存在風險。因為個稅報稅數據、財務報表中工資薪金計提數據以及企業銀行賬戶的工資薪金支出需要保持一致,那么有些企業就會想辦法將工資薪金轉換為其他的方式發放。例如從賬外支出現金,或者將一部分工資變成費用,需要員工找發票來報銷。
另外還有一種轉換就是將工資薪金轉換為個人經營所得,成立個人獨資公司,將原本為工資薪金或是勞務報酬的收入轉換為個人獨資企業經營所得,從而降低個稅繳納的金額。這種方式通常會用于企業高管的個稅避稅以及一些機構用于網紅、主播等報酬的發放。
這種轉換涉及收入定義的問題,像是高管,本質上是企業員工,但是為了避稅,和企業簽署的不是勞動合同,而是利用個人獨資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但這個合作協議本質上還是勞動合同,后續這部分會不會被稅務稽查,我認為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這種避稅處理本質上和薇婭的稅收籌劃沒有太大不同。
網紅和主播也是同樣的問題,和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依照協議的內容,是否也可以認定這個網紅或是主播就是企業員工,那么網紅和主播的收入就應該定義為工資薪金或是勞務報酬,最高按照45%繳納個稅,而不是按照個人經營所得繳納個稅。
這個收入認定對于靈活用工平臺也會有一定影響,目前很大一部分網紅、主播的收入都是從靈活用工平臺進行發放,那么理論上網紅、主播應該屬于平臺上的靈活用工人員,只是從平臺接單企業任務,得到任務報酬,這樣看起來才合理。如果網紅、主播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但是從平臺發放薪酬,那么明顯平臺就成為了不合理避稅的工具,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 亂用優惠政策
在稅收優惠方面,對于小微企業以及具有某些行業、專業資質的企業,都是有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的,例如高新、雙軟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動漫企業的所得稅優惠、自研軟件的增值稅即征即退等等。有些企業為了爭取到這些優惠政策,會進行數據造假申請相關的資質,包括有些代理機構會幫助企業進行申請,高新資質在某方面來說是重災區。還有就是為了享受小微企業的政策,將業務隨意進行拆分,成立新公司來降低每家公司的收入規模,讓每家公司都能夠享受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
另外近幾年出現的還有被亂用的稅收洼地優惠政策。地方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會開設一些創新、文化、科技園區,在園區內設立的企業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返還以及稅率優惠,實際是為了幫助地方招商引資,推動地方發展。但是政策出臺后就出現了一系列不合規操作,例如注冊空殼公司避稅,霍爾果斯當初因為對影視行業的稅收優惠,導致一大波公司都在霍爾果斯注冊,但實際沒有在當地經營,無法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崗位,而繳納的稅額也因為稅收優惠減少,實際上對于當地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后續這個地區的政策有調整,導致一大波企業又進行注銷。
上面這些問題,只是在中小型企業以及某些行業中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稅務風險。老板因為自身專業水平以及風險意識的欠缺,可能不會重視這些問題,當財務進行風險提示的時候,也會采取回避的態度,認為把錢都交稅了,企業就沒有利潤了,無法繼續生存了。
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想,如果企業的利潤都是逃稅得來的,那么這個生意,還算不算好生意?未來是否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02

稅收籌劃的思路


上面提到了諸多的問題,其中也有一些是稅收籌劃機構會給出的方案,例如靈活用工平臺以及個獨避稅等,這些方案是否無法使用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稅收籌劃是需要建立在企業業務上的,所以同樣的籌劃方案并不一定適合每家企業。需要梳理企業的業務鏈條,尋找目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對業務鏈條進行重整,然后在重整的過程中進行稅收籌劃。
例如明確各業務的劃分以及定價,合同中如果包含多項業務,劃分清楚業務的實施以及價格,這樣可以避免打包合同價格無法在業務間區分而從高適用稅率的情況。這些實際需要在企業業務鏈條的梳理之后,才能完成,而這種操作也沒有違反相關稅法的規定,而且可以使企業的業務收入劃分更加明確,有助于財務分析和預算管理。
在企業成立的初期,可以享受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后續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可以合理的考慮業務的拆分。例如將有發展的新業務線拆分,或是將可以申請專業資質的業務拆分,這樣拆分有助于資質的申請以及新業務后續發展壯大的需要,比為了享受小微政策而強行拆分更加合理,也有助于企業未來的規劃。同時業務的分拆也可以合理利用前期可彌補虧損,這樣會整體降低企業的所得稅。
合法的申請各類資質,合理的利用稅收洼地政策。不要偽造材料申請資質,任何的資質都需要進行年審,也就意味著造假得到的資質,后續每年年審都要用同樣的口徑進行數據調整,否則會存在前后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企業拓展的業務符合稅收洼地的政策,可以考慮在洼地成立新公司,實際辦公經營,同時可以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這是合理合法的稅收籌劃途徑。
視業務的實際情況使用靈活用工平臺。目前靈活用工平臺很多,首先要關注平臺的合規性。其次要考慮業務的實際情況,平臺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增值稅發票,但不是所有支出都可以從平臺進行,例如有些企業會把員工工資分拆通過其他公司周轉,最后進靈活用工平臺發放,這種情況下,企業是違法的,平臺作為企業違法的途徑,缺少風險管理,也是存在責任的。如果真的是和個人合作性質的支出,從靈活用工平臺進行操作的同時越要保留對方提供服務的證據,這是對業務真實性的一個證明。
稅務籌劃的手段有很多,但總的原則是要基于企業實際業務的情況,進行合理合規合法的籌劃,這需要財務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操作能力。
想要降低稅務風險,我們首先要知道怎樣是合法的,其次才能判斷目前的做法會不會存在問題,最后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


財務不同于企業中的其他部門,屬于敏感部門,這個敏感是對信息敏感以及對風險敏感。想要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光有財務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給老板灌輸一定的財務知識,如果老板一意孤行,處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建議評估目前的工作是否還值得繼續。

結束后的碎碎念:如果老板讓財務進行一些違規的操作,建議首先和老板提示風險,告知這樣做會出現的結果,尋找是否有替代性的方案。如果老板抱有僥幸心理,認為稅務不可能查出來,給老板科普一下稅法的處罰規定,畢竟老板是**責任人,同時保留相關證據,畢竟財務也要控制自身的風險。


文章分類: 財稅知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