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少進項,又不想交稅怎么辦?兩種方式處理發表時間:2021-09-10 08:29作者:用友軟件17704591918 增值稅在你所處的環節繳納多少其根本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 1、在稅率一致的情況下,取決于你公司所在環節產品毛利的高低,毛利越高自然在本環節承擔的增值稅越多,毛利越低,自然增值稅也越低。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個就要從增值稅的計稅原理說,來仔細看待這個問題。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商品或服務從無到有,只有最終進入消費環節了,才是真正的停止了增值。比如,假定一批貨物經過ABCD......等若干環節最終進入消費者二哥手中,二哥自己用了不會再流轉增值了。超市銷售給二哥的價格為100元,其實最終只需要對這個100元征收13%的增值稅即可,二哥一共支付113塊錢買這個東西,其中13就是上交國家的增值稅,而前面環節理論上是無需征稅的,否則就重復征收了。 但是我們干財務工作的都清楚,增值稅在實際征管中可不是這樣算的。二哥買的這件商品從工廠出來,工廠賣給批發商會按照銷售價格交一次稅,批發商再賣給超市又會按銷售價格交一次稅,超市賣給二哥最后進入消費者手中再按售價交一次稅。 為什么又要這樣做?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在實踐中很難判斷這個貨物是否還會繼續流轉,無法判斷該環節是不是真正的消費環節。所以干脆就直接在每個環節都先墊付稅,由購買方按照適用稅率先墊付,銷售方代國家收下進行申報。 那這樣做肯定就違背增值稅的本質,出現了重復征稅了,那如何避免重復征收呢? 很簡單,如果每個環節的購買方實際上并未用于消費而是繼續生產流通,比如超市從批發商購進的是繼續用于銷售給消費者的,這就是繼續流通,那么它從批發商購進來墊付的稅款,稅務局就給予“退還”。 怎么退還?其實在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出臺之前,這種“退還”就是抵扣(購進抵扣法),就是從進一步流通足額繳納給國家的稅款中先行扣除,剩下還有結余再繳納。比如超市銷售給二哥先按全額100*13%算稅,然后再把其從購進墊付的稅80*13%扣除(抵扣),最后在超市這個環節就是100*13%-80*13%這個結果來實際交稅。 所以,你可以看到,雖然增值稅是最終消費者承擔,但是實際征收管理上是根據各環節的增值分散到各個環節繳納了。 以上圖示,消費者支付了39的增值稅,實際上這39的增值稅是各個環節申報增值稅的累加。 你所處的環節交多少增值稅,根本上就是取決于你環節的產品毛利。 我們從計稅公式來看 本環節應交增值稅 =銷售額*稅率-采購額*稅率 =(銷售額-采購額)*稅率 從這個公式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企業所處的環節的毛利越大,那么在此環節分攤繳納的增值稅越多。 批發商在毛利有100的情況下,需要在本環節繳納13的增值稅。 而當他毛利只有10的時候,增值稅就只有1.3 如果是平進平出,那么本環節他是不需要繳納增值稅的,所有你公司要交多少增值稅,在稅率一致的情況下,基本就是和你產品的毛利正相關的。 避開自己公司的產品毛利談稅負高低都是扯淡,很多企業本身產品非常掙錢,毛利非常高,本來增值稅就應該多交, 2、取決于你的進項稅票據的管理水平。 前面二哥說了增值稅的多少和毛利相關,但是實際日常增值稅管理上,我們實際繳納多少增值稅還和我們的增值稅相關的票據有關。 這里主要是我們的進項抵扣票據。前面我們說了,每個環節繳納扣除上個環節墊的進項,但是要扣除這里就必須有合法證明你已經墊付的憑證,沒有這些憑證,你就沒法扣除,沒法扣除,那你就存在多交稅的情況。 比如批發商本身只需要在本環節繳納13的增值稅,結果呢,他拿到工廠的發票也不做抵扣或者說拿到了不合規的發票,自然不能抵扣,所以繳納了26的增值稅。 所以,如果你9月銷項太大,進項不足,你得先找找原因。 1、如果你本身毛利就高,你要繳納的增值稅是符合你公司的情況的,那么該交就得交,對于這種情況,除了違法,你沒法少交增值稅,因為你本身增值大,你銷項肯定大,而進項肯定是小的。 少交稅無非就是違法操作,或通過隱瞞收入,不開票不申報減少銷項,或虛開虛抵來增加進項。這些都是偷稅,千萬干不得。 2、如果你本身毛利也不高,原因是你沒有及時取得該取得的抵扣憑證導致的,那么在日常工作中,你應該做好增值稅籌劃,關注公司的進銷情況,及時索取進項憑證,避免因為進銷項時間差導致某一個期間繳納過多的增值稅,給公司資金造成大量占用。 本來,你公司正常每個月進項及時抵扣,增值稅平穩繳納,全年就240萬的增值稅。 但是3月份突然有一個月,你沒有及時讓供應商索取發票,供應商次月1日才開具了發票給你。 結果導致你繳納了640萬的增值稅,而留抵稅額到年底又有400萬,這樣實質上就是你公司被稅務局無償占用了400萬的流動資金。 那么對于這種情況,你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以處理。 **,申請留抵抵欠稅 第二、申請留抵退稅 兩種方式實際上都是對留抵稅額的一個處理,因為留抵稅額是企業自己的一個墊付的資產,留抵抵欠,是用留抵稅額去抵減之前的稅款,以抵減后的稅額繳納,留抵退稅是把留抵稅額以現金的方式退給公司。 兩種方式都可以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避免資金長期被占用。 但是兩種方式使用有各種的條件和特點。 一、依據的政策不同 1、留抵抵欠主要是依據國稅發2004 112這個政策。 2、留抵退稅 留抵退稅目前主要有以下的政策,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依據相應的政策享受。 二、核算和申報的方式不同 1、留抵抵欠 具體操作就是稅務局出了了一個《增值稅進項留抵抵減增值稅欠稅通知書》,企業在次月申報時候進行了抵減。 這里公司4月底累計欠稅600萬,期末進項留抵560萬,根據稅務局出具的通知書,抵減欠稅560萬 而在賬面上,增值稅相關科目就是這樣體現的。 3月形成欠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600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00 4月抵減按文件分錄如下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560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60 處理完后的應交增值稅科目 未交增值稅科目 申報填寫轉出欄次。 2、留抵退稅,假設企業符合先進制造業退稅的調節,進項構成比例是100%。 3月直接繳納600萬稅款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600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00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00 貸:銀行存款 600 4月申請退稅560萬 借: 銀行存款 560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560萬 申報表填寫: 三、城建及附加的處理不同 同樣都是使用了留抵稅額,一個是用留抵稅額抵欠稅,一個是直接退還留抵稅額。 但是對城建及附加的計稅基數影響是不同的。 抵欠稅的部分沒法用于從后期繳納增值稅中扣除計算城建及附加 而留抵退稅可以。
文章分類:
財稅知識
|